2013年9月14日下午两点半,3868la银河总站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学院模拟法庭隆重举行。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杨国华、3868la银河总站院长单文华、3868la银河总站党委书记彭沪生、文治书院院务副主任郭小平、3868la银河总站2013级新生学业导师、辅导员、学院行政人员及2013级全体本科生研究生新生参加了典礼。典礼由3868la银河总站王保民副院长主持。
3868la银河总站院长单文华教授首先对2013级新生加入交大3868la银河总站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与祝贺”。他表示,这是交大全国“涉外型”和“应用符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基地班开班招生以后以举行的首次开学典礼,又在第一次启用的模拟法庭进行,而且还有杨国华司长作为特邀嘉宾作主题演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接着,单院长从学院的历史沿革、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给新生们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提出了学院将要建成“世界一流3868la银河总站”的宏伟目标,指出了3868la银河总站的“光荣与梦想”,使新生们对3868la银河总站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对学院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最后,他以“使命与担当”结尾,对2013级新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同学们能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敢于迎接各种挑战、努力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卓越法律人才。
随后,特邀嘉宾商务部条法司杨国华副司长采取“学生主导”的“苏格拉底”式追问的方式给同学们做了一场演讲。他首先提出了一组问题,“为什么上大学”、“什么是大学”、“如何上大学” ,并与学生做了深入的互动,启发学生们探讨上大学的目的,大学的本质及上大学后要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学会如何成长为优秀的国家人才;接着杨司长提出了第二组问题,“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学法律”、“如何学法律” ,并请同学们积极回答。通过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法律的内涵,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及学习法律的方法。杨司长的演讲,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的欢迎,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与反思。
接着,学院教师代表丁卫副教授向新生们表示了欢迎和祝贺,提出希望同学们在大学学会两点:第一,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第二,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最后,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代表刘粤琳同学向新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她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及体验,给新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2013级本科生代表李尧、研究生代表谢笠玄和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富布莱特交流学生王昱棻相继发言,表达了他们对加入3868la银河总站的喜悦及努力学习的决心。
典礼结束后,研究生教务老师和本科生教务老师还分别就3868la银河总站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方案及相关管理事务进行了认真高效的培训。同学们纷纷表示,开学典礼别开生面,他们感受深刻,受益良多。
附:发现你自己---杨国华副司长在西安交大的开学典礼讲话实录
发现你自己
——在3868la银河总站3868la银河总站迎新典礼上的致辞
2013年9月14日
我说:很荣幸作为嘉宾参加今天的迎新典礼,感谢院长邀请。我的致辞是讨论式的。至于什么是讨论式致辞,你们马上就会看到。参加今天典礼的,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请允许我只邀请本科生参加讨论,请硕士生和博士生见谅。不过,我希望大家听听他们的讨论,也会有所收获。
然后,我看着他们,平静地问道:为什么上大学?
短暂的停顿。一只手举了起来。他说:上大学是为了学习知识、改变思想、克服自己的局限,还有为人处世。
又一只手举了起来。她(同学A)说:知识、经历、为人、赚钱。
随后,又有三个同学发言:上大学是为了学习,将来养活家庭和父母,成为一个男子汉;上大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平台,找工作;(同学B)上大学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我问同学A:你说上大学是为了赚钱,但是其他同学都没有说赚钱,这是为什么?
她答:他们肯定也是为了赚钱。
我转而问同学B:你为什么不说赚钱?是你家有钱?
她答:赚钱是肯定要赚钱的,但是主要是为了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
我又问同学A:你上大学主要是为了赚钱吗?
她答:也不是主要为了赚钱,所以我放在最后。
我接着问:你说上大学是为了赚钱,是指上大学期间就赚钱,比如暑假麦当劳兼职什么的,还是毕业以后再赚钱?
她答:都赚,可能在校期间赚少一点。
我问: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上大学”,如果你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应该是“我上大学是为了赚钱”。你的确是这个意思吗?
她答:应该是上大学就能赚钱吧。
我问:上大学能赚钱,和上大学为了赚钱,好像不一样吧?
此时,同学B举手道:其实上大学,有了知识和能力,就能赚钱了,但是上大学的目的不应该是赚钱。
此时,其他同学举手,也就上大学是不是为了赚钱的问题发表了看法。
后来,我问同学A:你能不能再说一下,为什么上大学?
她犹犹豫豫地说:知识,为人处世。
我笑着问:你上大学是为了为人处世吗?
还没等她回答,我接着说:刚才问了大家“为什么上大学”,其实我还有一个问题:什么是大学,谁能回答一下?
刚才问答的时候,大家笑声不断,骚动不止,此刻却一片寂静。
我说:为什么上大学,应该是每一个同学都有想法的,不应该是糊里糊涂就上了大学,或者别人上大学我也上大学。但是对于什么是大学,可能大家就不好回答了,因为大家毕竟是才来,还不知道什么是大学。其实,我还有第三个问题:如何上大学,谁能回答一下?
我看着大家,大家看着我,更加寂静。
我笑着说:这个问题,可能更不好回答了,因为你们还刚刚开始体验大学生活,怎么知道如何上大学?
我接着说:其实今天我带来了两组问题。第一组问题是:为什么上大学,什么是大学,如何上大学。第二组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法律?大家都是来学法律的,那么什么是法律?
有同学举手:法律是武器,是为了维护心中的正义。
掌声一片。
我好奇地问:大家为什么鼓掌呢?
一位同学站起来:因为大家共鸣。
我问他:为什么共鸣?
他答:因为她说得很好。
我问:你有共鸣吗?
他答:没有!
我问:你没有鼓掌?
他答:没有。
我问:为什么?
他答:XXX(政治人物)强调法律,但是最后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所以我不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
我问:那你的观点是什么?
他答:法律高于道德,是规范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规则。
这时,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法律是整理无序,规范有序的规则。
这时,同学A,就是那个说上大学是为了赚钱的同学站起来说: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鼓掌,哄笑。
我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没有被刚才的质问吓倒。她反问:为什么被吓倒?
我无语,笑道:我发现,刚才有同学说“法律是武器,是为了维护心中的正义”的时候,大家掌声一片,而同学A发言的时候,大家的反应却好像比较复杂,这是为什么呢?
有同学站起来说:因为她的回答比较“雷”。
我问:什么是雷?
她答:就是比较“雷人”。
我问:什么是“雷人”?
她答:就是她把初中背过的定义用到这里了。
我笑着说:初中背过的东西,现在还记得,很了不起啊!
我接着问大家为什么会有那种反应。另外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因为大家有共鸣?
我问:为什么有共鸣?
他答:因为她说的对。
我问:她说了什么?
他答:就是刚才说的那个。
我问:刚才他说了什么?
他答:我也不记得了。
我转向同学A,请她重复一遍刚才的定义。她重复了,大家鸦雀无声。
我好奇地问:她的定义,与刚才的一模一样,但是为什么上次大家反应强烈,但是现在却无动于衷了?
有同学站起来说:因为她重复就没有意思了。
我问:为什么重复就没有意思了?
她答:就好比馒头,吃第一个很好吃,吃第二个就没有味道了。
我问:是因为第二个馒头不好吗?
她答:不是,一样好。
我问:那为什么就不好吃了呢?
她答:因为已经吃过一个了。
我又问同学A:你说那个定义的时候,为什么大家反应强烈?
她答:因为我说得好!说完,她马上给自己鼓掌。
我笑着问:那第二次呢?
她答:还是因为我说得好。
我更笑了,问道:那个定义好像很完整很正确,是哪里来的?
她问:真的要说吗?
我说:当然。
她举起手中的IPHONE:百度。
大家笑。
我说:百度百科不一定可靠啊,谁都可以添加的。请你继续念一下,百度上还有哪些定义。
于是,她又念了几个。大家笑。
我说:我觉得,大家是来学法律的,应该思考什么是法律这个问题。事实上,“什么是法律”,只是我今天带来的第二组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我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学法律?
寂静。我看着大家,大家看着我。
我笑着说:难道也是为了赚钱?这又回到第一组问题了。这个问题,对于大家来说,可能比较难。我还有第三个问题:如何学法律?
更加寂静。我看着大家,大家看着我。
我说:这个问题可能更难,因为大家还没有开始学法律,怎么能知道怎么学法律?但是我认为,什么是法律,为什么学法律,以及如何学法律,是法律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此时,讨论已经进行了45分钟,有10位同学数十次发言。
我说:我的讨论式致辞就到这里结束了。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讨论,你们看到,大学和中学是不一样的:大学里能看到我这样的“雷人”,致辞不讲话,一个劲问问题;上大学需要自己思考,不能靠老师“谆谆教导”;学法律不能忘了“什么是法律”,表达要清晰,思维要严密。
最后我说:如果可能,如果院长再次邀请我,四年之后,当你们毕业的时候,我再来这里,再来问你们这六个问题!
我觉得我今天致辞的题目可以是:发现你自己。谢谢大家!
作为演讲嘉宾,我本来可以谈一谈自己对大学的理解,充满深情地回忆一下自己的大学时光。我还可以谈一谈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慷慨激昂地论述一下法治理想。最后,我还可以对同学们提出一系列的人生和专业建议,教导他们如何渡过美好的大学时光,如何学好精深法律知识。我的用词,可以热情洋溢,可以语重心长,也可以搞笑卖萌。我可能会陶醉在自己的演讲中,被自己深深地感动。
然而,我的这些深刻与深情,有多少到达了我的演讲对象那里?究竟产生了怎样的效果?也许,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这样的常规致辞,仅仅是老套的说教,肉麻的煽情。经历了小学、初中和高中,这样的致辞,他们可能已经听过了十二次,“你们要”和“你们不要”这样的句式,他们可能早已生厌;“青春”和“美好”这样的字眼,他们可能无动于衷;而“我希望”和“我祝愿”这样的期待,他们可能充耳不闻。这第十三次致辞,在他们看来,也许就是一个“十三点”!
同样的内容,关于大学,关于法律,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个位置,让他们讲,听他们讲?他们自己讲述观点,他们自己分析差异,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讨论,必定会成为他们上大学的第一次收获。通过“为什么上大学”、“什么是大学”和“如何上大学”等问题的思考,他们会开始过一种理性自觉的生活,而不是浑浑噩噩的生活;通过对“什么是法律”、“为什么学法律”和“如何学法律”等问题的辩论,他们会开始一种思辨分析的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考试。这才是大学,这才是法律,这才是他们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所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的四年大学时光,才会精彩纷呈、硕果累累,才能从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独立理性的青年。这样的人走向社会,他们的未来,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才能让我们充满信心。
2013年9月15日星期日